高中历史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与这段话最吻合的一段历史时期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其(    )

A.由资产阶级领导
B.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

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
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B.革命是实现君主立宪的途径
C.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D.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内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对下列哪一思想的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