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人曾有这样认识“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与此相一致的是(      ) 

A.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B.永恒的上帝啊!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以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C.工业革命后的马克思主义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  )

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宗教神学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C.基督教内部的腐败 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 抗议《圣经》的权威 B. 抗议国王的权威
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 抗议贵族的权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