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坚决反对

A.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 B.灵魂得救必须靠个人的行事修为
C.灵魂得救是上帝预先的安排 D.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图片, 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它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   )

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的新教会
B.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肯定《圣经》的权威
D.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挑战教会权威 D.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宗教信仰 B.主张废除教会制度与宗教仪式
C.挑战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世纪,有学者曾感叹:“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教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与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这反映了该学者

A.倡导宗教宽容 B.对宗教改革表示反对
C.主张多神崇拜 D.否认宗教信仰的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传召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的路德参加帝国会议,企图让他在会上公开放弃自己的观点。路德却这样回复:“我不能,也不愿放弃,因为反抗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确,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这表明

A.王权取代教权获得宗教裁判权 B.路德坚持人文主义宗教观
C.封建势力与罗马教廷立场一致 D.德国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 D.批判神学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D.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类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管他。”这一主张

A.宣传了平等自由的原则 B.否定了君权神授
C.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力 D.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述中指出:“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欧洲16世纪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C.封建世俗统治削弱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

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王权高于教权 D.《圣经》至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