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
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
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俨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B.全体民众信仰天主教
C.封建国家体制不够完备
D.天主教会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
B.对上帝提出质疑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B.“认识你自己”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
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
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