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 B.时间 | C.参加者 | D.地点 |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场爱国的政治改革运动 ②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斗争
③彻底动摇了专制统治的秩序 ④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 |
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
A.梁启超 | B.谭嗣同 |
C.刘光第 | D.杨深秀 |
“百日维新”中,光绪帝颁布了大量的改革上谕,其内容包括
①设置制度局 ②创办国家银行
③按新法练兵 ④设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 B.推动政治改革 |
C.发展社会经济 | D.促进思想启蒙 |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易姓者固不足为Revolution(革命),而Revolution又不必易姓。”这反映他的政治意图是反对
A.社会变革 | B.推翻清朝 | C.变革封建制度 | D.发展资本主义 |
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
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
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
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 B.吸收世界文明 |
C.发展近代交通 | D.主张机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