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 B.促进思想启蒙 |
C.发展社会经济 | D.推动政治改革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
B.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
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D.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而戊戌变法更是在诸多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下面没有完成超越的是:
A.提出“兴西学、兴民权”等口号 |
B.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 |
C.发展近代工业 |
D.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 |
(近)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B.鸦片战争—中法战争—鸦片战争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
①裁汰冗员 ②废除八股取士制度
③设立农工商总局 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
C.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 |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 B. |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
C. |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 D. |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近代民间社团在传播西学.鼓吹政治变革.改良风俗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民间社团发端于
A.义和拳 | B.强学会 |
C.上海商务总会 | D.新民学会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 B.改革了封建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
B.“迁都定天下之本” |
C.“练兵强天下之势” |
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 |
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