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
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
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
C.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
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
【改编】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同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推动政治改革运动 | D.掀起民族民主革命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 B.参加者 | C.时间 | D.地点 |
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
B.游说外国人支持 |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 |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借口强占中国的
A.广州湾 | B.胶州湾 | C.新界 | D.大连 |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 B.君主专制 |
C.纲常伦理 | D.军机六部 |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这种问题时,大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的社会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
C.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
胡绳曾说:“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公车上书” | C.辛亥革命 | D.“百日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