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 B.改革了封建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
A.烈士精神 | B.种族成见 | C.浪漫性格 | D.厌世心态 |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下列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
A.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 |
B.形成了第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
C.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有较深的历史关系,但最终分道扬镳,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者的对外态度不同 | B.两者的政治主张不同 |
C.两者的阶级属性不同 | D.两者的社会背景不同 |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
C.宣传民主共和 |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 B.企业管理制度 |
C.政治制度 | D.教育制度 |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 B.《中外纪闻》创办 |
C.“公车上书” | D.保国会成立 |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
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 D.帝国主义的破坏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