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
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维护清朝统治 |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
C.鼓励广大民众参与政治 | D.利用西方政治学说说明儒学合理性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 B.推动政治改革 |
C.发展社会经济 | D.促进思想启蒙 |
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