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
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待遇不同。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奖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四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为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5) 上述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差异?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产生了什么不同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缮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泰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    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利的相似历史作用。(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桑蚕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据《魏书》卷一百一十译编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次土地制度改革的突出特征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2)较之于商鞅变法时期的土地制度,北魏的均田制有何积极意义?谈谈你对“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思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髟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评价“民以殷盛”的说法?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商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材料四客观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政策是经济管理有形的手,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对秦孝公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者寡而游者众,故其国贫危。其境内之民,皆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亡国则不远矣。”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
材料二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和驻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经济思想,分析其提出的依据。
(2)材料二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前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
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
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
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
材料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
1922 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 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商君书》
材料二 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魏书·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体现? 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积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⑴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⑵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⑶你从以上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
①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②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赢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6分)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摘自《商君书·赏刑》
材料二 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从至矣,此谓“治之于其治”也。行刑,重其重者,轻其轻者,轻者不止,则重者无从止矣,此谓“治之于其乱”也。故重轻,则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则刑至而事生,国削。
——摘自《商君书·说民》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的法治思想,并以此说明商鞅法治的意图。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法治思想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