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前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 |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 |
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 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 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
材料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
1922 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 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