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梭伦改革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托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改革后雅典公民的四个等级
500斗级 |
年收入500麦斗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
骑士级 |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担任骑兵的公民,年收入300~500麦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双牛级 |
有两头耕牛,可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年收入200~300麦斗,享有除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雇工级 |
年收入不到200麦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
梭伦调节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就梭伦按财产划分公民等级并赋予不同权利的做法作简要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根据每年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的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任执政官、司库。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任执政官。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任低官。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为“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回答:梭伦为什么要推行以财产划分等级的制度?这项重要措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埃及,其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城市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随着1798年法国侵入埃及和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埃及与中国的历史开始由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过渡,其城市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开始接受新文明的洗礼。
── 车效梅《开罗、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比较研究》
(1)结合时代背景,概述1798年法国入侵前,埃及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2)埃及通过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实现了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文明过渡,简述其措施。
(3)埃及和中国向现代国家过渡的过程有何相似性?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中国先后改革——日本实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这两次改革的条件有何相同之处?
(2)这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分)能否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是近代各国兴衰成败的关键。结合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三国改革的背景看,阻碍这三个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内因主要是什么? (3分)
(2)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中断了埃及的近代化进程。造成其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分别为两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分)
(9分)“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4分)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4分)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体现了什么精神?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予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两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这种
修养方法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四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莱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对材料四的疑问给出一个文化传统层面的答案。
(4)儒家有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这个观念却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与时代潮流发生冲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观念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一书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材料二: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三: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B.“得乎立民而为天子” |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D.“法不阿贵” |
(2)材料一、二、三所说的“天”各指什么?
(3)材料一、二、三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4)荀子除了材料三的观点外,还有什么与“天”有关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商鞅向孝公讲述学尧舜等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商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迂腐,怎能用他呢?”景监责备商鞅,商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商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要求见商鞅。孝公对商鞅讲述的富国强兵之道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商鞅,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
请回答:
(1)秦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2)商鞅给秦孝公提了些什么建议?你能简要说说吗?
山东邹平是“范公故里”,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邹平居住了整整20年。请看下列两则与范仲淹及其所处时代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一句歌谣:“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就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范仲淹当年主持庆历新政,在审核各地官吏名单的时候,把庸碌无为的一笔勾去。他的助手富弼不同意,说:“你大笔一挥倒容易,哪里会知道这会害得他全家痛哭。”范仲淹坚定地说:“一家人哭,强如一路人哭!”他最终坚决罢免了那些不称职的官员。
材料二: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述,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
欧阳修在谈到北宋的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有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出了北宋中期的什么问题?
(2)材料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中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4)材料二所述问题范仲淹解决了没有?这个问题以后又是如何处理的?请结合史实说明。
【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由阿里所代表的新型统治者在第一次工业浪潮冲击下。被迫作出的以面向现代化社会的最初尝试,是以“西方化”为最大特征的一场埃及早期防御性现代化运动。……在以后像德国、日本这样十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中,都可以找到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
——王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早期埃及现代化》
材料二 (日本)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于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立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本质相同点,并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日本现代化运动中可以找到阿里早期现代化的影子”。
(2)两个国家的改革其结果是不同的,请你任选一个国家的改革结果分析其原因。
结合英国宗教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动机何在?
③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是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九执政官员通常……宣誓,如果他们违反了任何一条法律,就得奉献一个黄金人像。……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人教版教科书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两次改革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该特点的表现。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