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密切关注民生。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许多重大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划时代的社会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层或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张,如孔子的“德政”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新民生主义把“平均地权”发展为“耕者有其田”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而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马执斌《历史(必修三)教学参考》
材料三: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弱,缺乏发生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1)材料一中思想家的观点有何突出的共同点?试分析这种共同点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孙中山民生主义主张的基本关注点是什么?他的主张对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大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并指出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6分)
(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改革是克里斯提尼创立的“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
材料二: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联邦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数量时,他就要被放逐国外,这就是所谓的“陶片放逐法”。
材料三:梭伦完成改革后,毅然辞官远游,坚决拒绝当 主,并赋诗道:如果我保全我的故国,不在 主政治和无情的暴力中插手, 辱我的佳名,我就是无愧的;我这样做,只会使我的声名,凌驾一切其他的人们。
(1)、“陶片放逐法”实施的目的及意义如何?
(2)、“陶片放逐法”的实施有何特点?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3)、结合材料三说明,梭伦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的哪些优良品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课题一 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课题二 民本主义问题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课题三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4分)
(3) 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4分)

来源:2010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1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来源:2010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6%
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材料三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即严明官吏升降制度)“抑侥幸”(即限制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径)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扩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他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2)结合材料三观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林           孔庙            孔府            “万世师表”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
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与董忡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6分)
(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4)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三 如果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关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依据。
(3)按材料三的观点全球化分为四个阶段,材料二应于哪一阶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阶段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化的含义及其实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做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届时曲阜“三孔”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

历史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孔子
 
 
董仲舒
 
 
朱熹
 
 

  (2)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欲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五: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孔子的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的实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4)依据材料四,指出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5)根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儒家思想的流变



 

 


观察上面几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图片中所含历史信息和图片编组的意图,请厘清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化政策变化的基本路径。
(2)你对秦始皇采取的文化专制政策有何看法?
(3)西汉之初为何采用道家黄老之学?汉武帝为什么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宋明理学把中国文化重伦理的传统精神推向了极至,强调“立志”、“修身”以达到“内圣”人格,对此你有何评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