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福泽谕吉)自幼生长在门阀观念极为浓厚的社会环境里,十分厌恶这种生活,希望早日离开中津,摆脱门阀制度的枷锁,另谋发展。二十一岁时,他如愿以偿,到长崎学习兰学(荷兰语文及学术)。他去长崎的那一年(1854年),日本与美国缔结了和约。兰学可说是日本人接触西学、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发端。当时,绪方洪庵(1810年-1863年)是一位兰学大家,他开设的家塾叫做适斋塾,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兰学塾。
——摘编自于楷《福泽谕吉与明治维新》
材料二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就是人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取得天地间一切物资,以满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乐度日。有学致善聪,无学致恶愚,如果大家不分贵贱上下,都爱好这些学问,并有所体会,而后士农工商各尽其份,各自经营家业,则个人可以独立,一家可以独立,国家也就可以独立了。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早年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主张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其他内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据材料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能否成功的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全球通史》中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这就说明了伊比利亚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的新帝国。它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有数十年西班牙的工业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156O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屈尊的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前后)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得以扩张及其在16世纪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并予以简要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历史上一些国家抓住机遇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篇》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以西方先进工业国为榜样,进行经济转型的探索,请从材料二的图中选出这一类型的国家,并结合所学说明选择理由。
材料三    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日本投降后,石景山炼铁厂由原国民党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战争时期,石景山钢铁厂野草丛生,设备陈旧,30年仅产生铁28.6万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景山钢铁厂,该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结束了这里有铁无钢的历史。1979年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承包制改革,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从1995年首钢开始实行集团化改革,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2010年首钢钢产量已达到3154万吨。三十年来,首钢累计上缴国家利税6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首钢集团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须议更张。着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⑨,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丁未(初十)条
材料二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②,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材料一中的依据材料一中的“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等字样我们可以看出光绪并不是想真心改变清朝的根本制度,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必变法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这符合当时中国的历史史实吗?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材料三中“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与第二问的答案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二年开始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于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白银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其中40%运往亚洲。除此之外,留在美洲本土的仍有20%运抵亚洲。中国在这三百年间,共计输入白银6万吨。
——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近代以来美洲白银的流向状况。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明清之际从外域流入中国大量白银,种类繁多。而清代中期(1780年)以后主要是前期的本洋(西班牙银元)和后期的鹰洋(墨西哥银元)。外国标准化的银币在中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改变了中国的货币体系。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使中国脆弱的银本位制度不堪其负,中国的社会和政府都不得不对这样的白银外流做出了巨大的反应。而这一切又都进一步说明了外国白银,特别是银元在中国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公一兵《1780-1880年间中国白银出入的变化及外国银元之地位》
(2)导致材料二中中国“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巨大的反应”指什么?
材料三:美国于1934年6月颁布“白银法案”,提高世界银价,从国外收购白银,从而完全背离了它在1933年7月伦敦国际经济会议订立的白银协定中承担稳定世界银价的责任。仅到1934年底世界银价即比上年上涨26.7%。美国“白银法案”对中国的冲击,正给国民党政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国民党政府化灾为“福”,变被动为主动,放弃银本位,代之以不兑现纸币法币,独掌全国的纸币发行权。        ——张术林《1935年国民政府改行法币的苦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白银外流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影响中国白银流向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生问题历来都是中外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
材料二   孙中山作为贫困的农家子弟,“身受幼时境遇之刺激”,感到在“实际上”和“学理上”都有必要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孙中山指出土地是“生产之原素”,“营业之要素”,是一种可“生利”的”财源”,“地为百货之源,物莫不由地生”,在生产中土地、人力、资本(即机器)为“三大要素”,而其中“土地为尤重”,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土地,造成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土地为少数人所操纵。当“工商业发达”之后,”大资本家必争先恐后,投资于土地投机业”,造成地价暴涨,少数人因垄断土地而获利,平民百姓则遭失业之痛苦。此时,中国难免蹈西方贫富对立的覆辙,最后必然导致社会革命,为防微杜渐,在发展实业进行经济建设之时,必先进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的具体实施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百度网
材料三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这主要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原因?结合所学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进行评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缓解社会矛盾?为什么会遭到富人的反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通典》称:“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为:“为君则鬼(怀),为臣则忠。”并将“君鬼(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中,就曾留下了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条法律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总主编《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以来各个政府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材料二   孙中山作为贫困的农家子弟,“身受幼时境遇之刺激”,感到在“实际上”和“学理上”都有必要解决土地问题。首先,孙中山指出土地是“生产之原素”,“营业之要素”,是一种可“生利”的”财源”,“地为百货之源,物莫不由地生”,在生产中土地、人力、资本(即机器)为“三大要素”,而其中“土地为尤重”,社会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土地,造成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土地为少数人所操纵。当“工商业发达”之后,”大资本家必争先恐后,投资于土地投机业”,造成地价暴涨,少数人因垄断土地而获利,平民百姓则遭失业之痛苦。此时,中国难免蹈西方贫富对立的覆辙,最后必然导致社会革命,为防微杜渐,在发展实业进行经济建设之时,必先进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的具体实施是,”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百度网
材料三   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摘自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生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孟子重视民生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原因?结合所学对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我国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新举措。概括它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前,部分中下级武士曾参加并主持过藩内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其经历了改革风浪的考验,积累了政治斗争经验。在倒幕中,他们善于运用各方面力量乃至农民武装,以打倒主要敌人---幕府。倒幕成功后,他们在改革中又对强大的封建贵族采取赎买政策,用公债偿付的形式迫使其转变为用公债投资新式企业的资产阶级,这减缓了贵族反抗的激烈程度。在稳步而又坚决地把大权归揽于维新派的前提下,他们最后才启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开化改革过程,这表现出维新领袖人物的政治谋略和行政才干。
康、梁等维新派缺乏行政经验,疏于政务,没有社会阅历和改革实践。他们急于求成---不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全面开花……同时对慈禧、对守旧大臣等各方面人士没有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策略,以分化和减少改革中的阻力……戊戌维新运动,终因反对者众,支持者寡而失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泰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固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泰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日本维新“仿效西法”的主要事实。
(2)材料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由于不得其道,误其方向,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或骛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明,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
——《析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1872年9月,文部省在《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日本教育存在的弊端。(3分)
(2)材料二《学制序文》体现了日本怎样的教育主张?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