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鲁国看到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
A.仁者爱人 | B.克己复礼 | C.忠恕之道 | D.中庸思想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
B.仁者爱人 |
C.抱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 |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 | B.均输法 | C.免役法 | D.市易法 |
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 |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
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 | D.封建城市的兴起 |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 )
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
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
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
C.墨子的“兼爱”思想 | D.荀子的“王道”观点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道、法、墨、儒 | D.道、儒、墨、法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下图是美妙的荷兰景致。那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
B.荷兰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