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正确的评价是( )
A.都是片面的 | B.都是进步思想 |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
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 |
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
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此航海法的公布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自由主义 | B.垄断主义 | C.国家干预 | D.重商主义 |
在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具有
A.集体陪审的特点 | B.公民主权的特点 |
C.实行法治的特点 | D.轮流执政的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他主张
A.无为而治 | B.礼法并施 |
C.严刑少恩 | D.以民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