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
B.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
C.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
D.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一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 |
D.甲—道,乙一墨,丙—儒 |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
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
B.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 |
C.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 |
D.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 |
史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至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
某位学者比较近代史上两种政治经济制度,指出:“‘乙主义’可算是因著‘甲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变态。‘甲主义’提倡各种经济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换,是以个人的私利观作主宰。‘乙主义’则从整体利益出发,以政治力量强迫消灭私有经济,干预生产经营。”上文中,“甲主义”、“乙主义”分别是指:
A.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 B.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
C.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 | D.共产主义、新保守主义 |
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B.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
C.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朱熹注为:“无为而治者,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材料表明孔子
A.最早提出“无为而治’’思想 | B.希望统治阶级以德治民 |
C.主张统治者应推行以法治国 | D.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
《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
A.写字的笔法艺术 | B.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 |
C.古人的治史态度 | 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 |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戈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