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
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②实事求是   
③与时俱进  
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材料二

中共七大会场                           中共十五大召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会议在中共思想史上有何突出贡献?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或建设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A.北伐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长征 D.建立抗日根据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⑴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
⑵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⑶三次巨变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概括三位伟人是如何探索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
⑷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B.实行改革开放
C.坚定不移地走民主革命道路
D.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一一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萌发了怎样的新思想?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在争取政治民主化斗争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政治主张。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孙中山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材料三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综合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三次历史巨变”指什么? (3分)
(2)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哪些方面?
(3)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4)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哪些问题?(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简要评述上述内容。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  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 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独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c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决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
——摘自《中华读书报》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系动的关系。
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
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題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总结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2中学生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地拟举办“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9世纪末,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并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旗帜。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三民主义中的内容。
(2)展览二: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重要成果的介绍。
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
 ①
写入党章
 ②
中共十五大
核心思想
 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地位
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④

 
(3)展览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以下是展览主题句: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运用所学知识,向参观者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4)展览四:重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富强的道路上,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求真理、不断探索并创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请根据结束语及所学知识,就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发展重大理论成果提一条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毛泽东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