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比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回答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 D.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其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产生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学习西方学习的过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人先后拜了三位老师,即欧美、日本和苏俄。……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清晰在目,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三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主要文章。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三册
材料四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苏俄这个老师给中国送来了什么思想?这个思想在20世纪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对图2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解释,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3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核心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 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本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民,因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曾云:“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正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林肯所主张的民有、民治、民享,就是兄弟主张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论持久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主张?为实现这一主张提出了什么设想?简要评述上述内容。
(2)依据材料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来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井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了他的重要思想,请解释这一思想内容的具体含义。
(2)依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概括毛泽东思想确立的过程。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真正受到了关注,共同富裕被毛泽东视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但他的方法不都是对头,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邓小平语)……如果寄希望通过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导致共同贫穷。……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理解包含着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
                 ——肖冬梅、陈湘舸文章(《探索》2009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与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有何异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6)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问答题(2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结果怎样?
(3)江泽民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20世纪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
(4)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存在较多的相似点,请扼要归纳一条共性。这些共同的观点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态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华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2)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列举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写出报告名称即可)。
(3)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哪次大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毛泽东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