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隋及唐初,商人及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与一般民户相同。设关置市,目的在于管理,而不在于收税。盐酒之类的手工业生产,向百姓开放。武则天时期,国库空虚,财政拮据,始征关津之税,但行之不久,即被废止。玄宗天宝年间,开征市肆之税,税率为2%。这一税率一直保持到德宗时期。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后,政府用度不足,于是令各地向商贾征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按率征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者,皆以分数税之”。……此后商税不断增加.达到每贯200文,即20%,其余非法征括不在其中。除商税外,唐后期财税地位较为重要的手工业税是盐税、茶税、酒税和矿税。……政府用禁榷即专卖的方式控制手工业品,从中获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后期工商税变化的影响。(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创造了世纪性繁荣,留下灿烂的商业文化。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
材料一 表1 祁县茶商制茶工费与包装工费明细(单位:文/担)

 
上等茶叶
中上等茶叶
普通茶叶
低等茶叶
筛工工钱
2 275
2 092
1 745
1 110
踹工工钱
552
552
480
480
拣工工钱
1930
1 017
653
507
包装箱费
362
362
362
362
其余开支
300
300
300
300
各项合计
5 419
4 423
3 540
2 759

 
——史着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杀商大德诚文献》
表2 安化茶叶销至汉口的成本利润明细表(单位:两/担)

 
上等茶叶
中上等茶叶
普通茶叶
低等茶叶
汉口茶市售价(分a、b两个时期)
a) 40
b) 20
a) 30
b) 15
a) 15
b) 10
a) 10
b) 6
安化毛茶成本
11.37
8.76
6.18
2.72
制茶工费与包装箱费
3.28
2.68
2.14
1.67
运费(即水脚费)
1.40
1.40
1.00
1.00
厘金
0.41
0.41
0.41
0.41
关税及各项捐税
1.7
1.7
1.0
1.0
各项成本及费用合计
18.16
14.95
10.73
6.8
利润(也分为a、b两个时期的利润)
盈利21.84
b)盈利1.84
a)盈利15.05
b)盈利0.05
a)盈利4.27
b)亏损0.73
a)盈利3.2
b)亏损0.6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及姚贤镐著:《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晋商茶叶经营的特点。
材料二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2)从材料二可知,晋商文化深受中国哪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其推崇的经商理念。
材料三  以制造砖茶为例,晋商制造砖茶是用木制平压机,“……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人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俄商于19世纪后期在华开办制茶工厂,……“手压机每日出产60篓,有25%的废品,而蒸汽压机每日出产80篓,只有5%的废品,并且因使用机器而节约的费用,每篓计银l两,按照以上产量每日即达银80两或英金20镑。”(Trade Reports 1878 Hankow p.43)(在选用原料上)“查中国制造砖茶,向用茶末,以为运销蒙古之用,……(俄商)所需原料不仅茶末,而茶叶亦有之,按机器所制之砖茶,较用旧法所制者,坚固异常,而难于碎裂,……俟至本期(1872—1881)终时,砖茶贸易遂为俄商所垄断也。”
——班恩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3)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晋帮茶商逐渐走向了衰亡。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共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
——引自《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近代中国女学兴起发展推动了女性的解放。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新中国,妇女可以当教师、护士、卡车司机以及可以从事各种劳动的工人,可以做农民,也可以造机关枪和碉堡。在极度危机的情况下,妇女可以作为战士在前线战斗。许多妇女因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而获得表彰。一些妇女成为党的干部。
——【美】迈克•亚当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女性地位不断变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归纳新中国女性获得与男子平等权的主要表现方面。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外妇女地位变化趋势的共同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
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
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天自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秀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
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清代全史》
依据材料,提取至少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在联系予以说明。
(所指出的历史信息明确清楚;内在联系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4)据材料五,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其提出该主张的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严重后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茶叶和茶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使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茶文化的“精神”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明清茶叶发展进入新阶段,茶文化深刻影响各个社会阶层,并深入社会生活,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就是其反映。中国茶叶也在此时开始销往欧洲市场,如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6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现今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进口国。而茶叶也对欧洲尤其是英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英国茶文化典范的英国下午茶自成体系,时至今日下午茶仍是英国人最普通的生活方式。一首英国民谣唱到:“当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周重林 太俊林《中国茶叶改变了英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的角度,简析中国茶叶销往欧洲的条件。
表         与茶相关的关键词

鸦片战争
茶马古道
波士顿倾茶事件
1005年澶渊之盟
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郑和下西洋
老舍《茶馆》
丝绸之路
通商口岸
晋商

 
(3)阅读上表,任选出3个关键词,用“茶与”为标题,确定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用这3个关键词进行简要阐释。(11分。要求:标题补充完整;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历史阐述合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带一路”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依据上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要求:参照示例,选择两个角度,运用图、文内容论述。史论结合,逻辑完整清晰。
示例:角度一: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威尼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成为著名的商贸城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简要评价材料二、材料三中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午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抖二

年份
1894
1911
1927
1937
1945
1978
2006
中国铁路里程(千米)
483
9800
11900
15500
24000
48600
770838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


(3)据材料,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材料二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和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生产方式上有何显著变化?
材料三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四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贸易反映出参与国的经济水平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材料二      1500年以后欧洲商队路线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初—18世纪中期欧洲的海外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材料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材料五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材料二 “工之子恒为工。”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唐六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的传承上具有怎样的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代状元籍贯表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河南     15      0    16     0     0   1     2    2    1     37
河北     11      1     0      0     4   5    2    3   3     29
山东     3      3     9     0    1    4     1     4    5     30
山西     4      1     2     0     0    0     3    0   0     10
陕西     4      1     1     0     0    0    0    2   1      9
甘肃     3       0     0     0     0    0    0    0   0      3
黑龙江  0      0     0     0    0   1    0    0   0      1
辽宁     0      0     0     0    1    0     0    0   0      1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江苏    7      1     4      4    0   0     0    17  27    60
浙江    0       0     2     11     0    0     1     20   20    54
福建   0      2     7     11    0   0     0    10    3     33
江西   2      1     3      3    0   0     0    18   2     29
安徽   1      2     2      2    0   0     1     6   7     21
四川   4      1     5      1    0   0    0     1   1     13
广东    0      1     1      0     0   0    0     3   1      6
广西    2      1     0      0    0   0    0     0   2      5
湖南    1      1     0      1     0    0    0     0    1      4
湖北   1      0     0      4    0    0    0     2    3     10
贵州   0       0     0      0    0   0     0     0    2      2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唐才子传》等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予以说明。(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唐六典》规定:“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1951年7月,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统一规定了城市户口登记制度。这是新中国最早的一个全国性户籍法规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户籍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被强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户口上被附着了很多福利。城市户口享有诸多福利,包括食品、医疗、教育等,全部与户口挂钩。这也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矛盾。
——《中国户籍改革历史回眸》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元朝对手工业者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户籍管理存在的弊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