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国语·齐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根据文意判断,其中“钼、夷、斤”指的是(  )

A.铁制农具 B.青铜武器 C.化学元素名称 D.奢侈消费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按照图片中器物出现的先后,它们的排列顺序应为
             
①白瓷长颈瓶      ②素纱禅衣          ③龙虎纹尊         ④脚踏三锭纺车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龙、凤在中国传统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收藏的三件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

A.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B.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刑法志》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了(   )。

A.官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相传
B.官府强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C.元代民间手工业比重日益加大
D.官营手工工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商道,最早应开始于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官营手工业在政府经营下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推动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时的苏州丝织行业出现
D.苏州官局的复置会严重冲击民间丝织市场,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水排      ②司母戊大方鼎     ③定窑白瓷     ④马王堆素纱单衣

A.①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有所记载的冶铁装置,以水为动力,东汉时期发明
B.②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C.③反映了唐宋时期官窑的水平,出现在河南
D.④反映了我国汉代北方丝织技术相当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电视的起源与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