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 1985 年 9 月 23 日《时代》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根据邓小平两侧不同的画面,对这期标题“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正确分析是()
A.中国开始远离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B.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为中心道路 |
C.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以下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
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 |
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 |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发挥市场在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积极作用 |
C.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
D.改变以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象 |
它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材料中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 B.农村生产合作社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村人民公社 |
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显然,社会革命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社会发展的常态则是社会改革。和平改革与暴力革命的区别在于实现目标之手段的不同,前者主要采取和平渐进的手段,后者则主要采取暴力激进的手段。另外,前者主要在于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运行;后者则在于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演进。下列属于体制内主张并致力于主要用和平改革而非暴力革命的手段改变现状的一组历史人物是:
A.梭伦、康有为、马克思 | B.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 |
C.列宁、蒋介石、毛泽东 | D.曾国藩、罗斯福、邓小平 |
1985 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他的著名论断。下列说法中,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
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5%以上下降至10%以内。这意味着()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B.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 |
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 |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
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B.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
C.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
D.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能出现于
A.土地改革以后 |
B.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 |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