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固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期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阅读下面两幅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征。
(2)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侵略此范围的原因。
(3)我们从中得出哪些启示?
材料1 (德皇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报)“我已电告沙皇:‘华人攻击山东德国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我相信根据我们彼得霍甫谈话,你必定赞成我派德舰队到胶州,因为它是惟一能作为对暴徒采取行动的基地,……’沙皇立刻答复如下:‘……我既不能赞成,也不能不赞成……’。”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2 (德国驻俄大使拉度林给德首相阿伦洛熙电报):“……它现在只能对陛下政府表示感激,因为有了胶州湾的占领才使旅顺口、大连湾的迅速占领成为可能,否则在这方面就难于找到一个口实……这对俄国的东亚政策是绝对必要的。”
——《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
材料3 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租期应按照俄国驻守旅顺之期相同。……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可另设应行防护办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使用。
——《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
请回答:
(1)“华人攻击德国教会”是指什么事件?德国对此事件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1、材料2,分析俄德在亚洲的关系与在欧洲的关系相比有何不同?德国在山东的行动对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3分析,英国从租借地得到了哪些权益?有何影响?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
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
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请回答: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
(2)有人为此画题诗日:“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3)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19世纪晚期中国兴起了哪两大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中外条约》英俄换文协议
请回答:英俄在文中均表示不在中国领土上谋求铁路让与权,这是尊重中国的主权吗?换文协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1898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护送援军在鸭绿江的大东沟登 陆;1 7日上午返航时,突然发现敌舰,丁汝昌当即下令迎敌,各舰响起了战斗的警报。 当时我方有镇远、定远两铁甲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济远、平远、超远、扬威、广丙、广甲十兵轮,镇中、镇南两炮船,另有鱼雷艇四艘,计有大小舰船18艘,共31 000 吨。敌方有吉野、严岛、松岛、桥立、扶桑、千代田、秋津州、高千穗、浪速、赤诚、比睿、西京丸等战舰1 2艘,共38 000吨。北洋舰只轮机旧,航速慢,但有两舰吨位比较大,火力强,装甲厚;日本舰只式样新,航速快,但最大的舰只却只有4 000吨。双方舰队装备虽各有优点,但总的来说是敌强我弱。
——章开沅、陈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上文,是中国还是日本的装备较为优胜?
(2)假设你是当时中国的将领,你会采用什么战略应战?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你认为与战舰质量是否有关系?还有其他原因吗?试加以说明。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大屠杀是什么大屠杀?你对这一事件有何评论?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如何?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结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内容,说明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危害?
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第二种观点认为:“受封建顽固思想支配的反洋教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相悖反的,尽管事出有因,并有广大群众参加,但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人们常说,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或有力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这话是夸大了的。”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论证你所同意的观点。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阅读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院日本对华采取一系列强硬举动凸现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1 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家说。
(1)图一、图二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说明图三、图四的历史场景对中国政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3)图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日本的野心。有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早在二战中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已作了明确规定,请回答该会议召开的时间、名称及具体规定。
(5)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兴宝藏。凡金、银、铜、铁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
———《资政新篇》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前期揭帖
材料四: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义和团后期揭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定各体现了什么思想?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性?
(2)分析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前、后时期的斗争主张。
(3)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争取社会进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但为什么他们的努力和斗争都失败了?请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史实,对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自身的弱点进行简要分析,说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注意:两个运动,任选其一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