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来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的内容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的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B.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来源:2010高考备考优选题170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方面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来源: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甲午战争进行时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你认为“革命化”是指                            (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士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来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马关条约》中,是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来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来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谭嗣同在1896年《有感》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句是有感于

A.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C.清政府完全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开辟新通商口岸,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来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009年1月上海市黄浦区高三期终测评)《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②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感性的
③主要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④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和团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③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来源:近代农民斗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中日邦交正常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