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 B.18世纪末 |
C.20世纪中晚期 | D.19世纪初 |
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导致1898年、1900年民教冲突走向高潮的因素不包括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B.八国联军侵华加剧了中西对抗 |
C.清政府爱国官员对反洋教斗争的默许 |
D.《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剧,清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本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19世纪末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吊相将”, 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 |
C.玉吊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吊相将” |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 |
恩格斯曾在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时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她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
D.列强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市场 |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共同特点是
A.与封建制度衰落有关 |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上升 |
C.在洋务运动破产的基础上兴起 | D.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
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反映了哪一次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一中学为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历史的调查问卷,“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要求回答和诗人“夜夜梦台湾”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此项时,你应该选择(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帝国主义未能完全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 |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
D.军事力量不足 |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至大沽之间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弱中国军队的力量 |
B.摧毁中国反帝行动 |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 |
D.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一直是以中国为核心,导致这一局面发生根本改变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南京 ②厦门 ③天津 ④杭州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