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中国近代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④增开天津为商埠
A.③②①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④①③② |
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据《中国近代史工业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 B.《马关条约》签订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D.《辛丑条约》签订 |
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四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更大 |
B.更多的满足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
C.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
D.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A.滥杀无辜百姓 | B.盲目排斥洋货 |
C.极端排外情结 | D.维护传统社会 |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这一条款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技术落后 |
B.列强可以“利益均沾,共同发展” |
C.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
20世纪初,列强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 “亮相”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 | B.英法联军侵华 |
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 D.巴黎和会 |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B.中法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