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A.“三个世界”政策 | B.“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个新中国具体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
C.“一边倒 ” | D.“一大片” |
1949年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不结盟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960年我国与缅甸平等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先后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边界问题的解决
A.体现我国不结盟外交的理念 |
B.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交奠定基础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就此,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A.“三个世界”政策 |
B.“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
B.1949年与苏联建交 |
C.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开始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 D.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下图是我国于198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