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其主要背景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
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
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企图与中国建交,但迫于美国的外交压力,与中国建立了“半外交的关系”这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 ( )
A.屈辱性 | B.灵活性 | C.独立性 | D.一边倒 |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日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求同存异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
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时,有人说苏联因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退让了。该观点最可能是站在
A.美国的立场 | B.苏联的立场 | C.古巴的立场 | D.中国的立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 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
A.“一边倒”政策 | B.不结盟政策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政策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 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 |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 | D.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 |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D.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下列是周恩来外交活动中的精彩语录,对此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②您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③印度支那三个国家是兄弟……三国应该接近
④中国不在联合国已经很久,中国可以再等一段时间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④② |
C.③②①④ | D.④③①② |
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 |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B. |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
C. |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 D. |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D.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