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原因有三,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这表明该报告
A.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 B.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
C.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 B.出席万隆会议时 |
C.与尼克松会面时 |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下面是1960年至1969年,外国在我国领馆以及我国在国外设立领馆的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 )
① 我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
②“左倾”错误影响外交工作
③西方国家对华均推行政治封锁
④“求同存异”方针没有得到亚非国家认可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D.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
沈志华教授在《中苏关系史纲》中说:“社会主义阵营两国交好,就好到不分你我,两国交恶,就恶到你死我活,”“就其原因,是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阵营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不包括
A.被意识形态掩盖的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在两国外交蜜月过去后凸显 |
B.苏联“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企图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原则发生冲突 |
C.外交上逐渐走向务实的中国政府,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激怒了苏联 |
D.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说“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根据以上材料判断“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
①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③指与外国(主要指帝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④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D.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 |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读图。导致1956年和1965年出 现中外建交热潮的原因有
①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②日内瓦会议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③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④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 B.出席日内瓦会议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