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C.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D.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在世界舞台呈现的第一个“中国时刻”是在                  (  )

A.日内瓦会议上 B.亚非会议上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开罗会议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体现此讲话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此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
C.表明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
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形成了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为主要原则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表明(  )
①中国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
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
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不结盟政策    ③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多极化趋势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最能表明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是我们的外交目标
C.“求同存异”是我们与一切国家处理外交问题的基本准则
D.与苏联结盟保证了我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