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ī)母戊鼎”改名“后(hòu)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记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曾说,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这反映出15—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 :                                                      

A.率先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B.最早进行远洋航行
C.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D.两国都发展为世界性殖民帝国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比亚局势连日来动荡不安,内战不断。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以上材料表明了: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周恩来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情景。新中国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此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外交活动
B.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分参加的国际会议
C.表明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适应于世界各国 B.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C.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 D.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                    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②建国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问题上比较慎重
③建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④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他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C.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联邦制度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生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
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C.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体现此讲话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指出:“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B.独立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中世纪原指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期,这里的“中世纪”指的是封建专制国家)。”此评价最适合于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 “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准确含义是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 B.人们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C.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 D.希腊享有广阔的思想空间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说: “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波斯当时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
C.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 D.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6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99比0全票通过对奥巴马总统任命的新驻阿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的审核,彼得雷乌斯将接替因对奥巴马政府官员发表诋毁性言论而被解职的前驻阿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这段材料说明

A.美国是民主化法制化的国家 B.美国总统的权力至高无上
C.与总统意见不一的美国官员将被撤职 D.美国参议院是听命于总统的御用机构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9年4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内,除了西藏和其他很少一些地方以外,都已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许多少数民族昨天还受着封建制度甚至奴隶制度的束缚,今天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些成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地区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各地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红镜头》中说:“一曲共产主义‘狂想曲’,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神仙乐园’。一个比一个大的‘卫星’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卫星’,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以下对这段记述的评论正确的是

A.是作者虚构的,不符合历史事实
B.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C.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D.“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振奋了民族精神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30日至5月3日开展的“辛亥革命以来重要历史人物文献展” 将以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为契机,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民众争取三民主义做出的重大努力。1904年,《江苏》杂志有署名“荆鸵”者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屠戮胡人数十万的汉族人冉阂立传,颂其为“震古烁今,扭转乾坤”的“中国民族主义大豪杰”。这篇文章表明了当时
①民族主义以“排满兴汉”为主要内容 ②革命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
③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④革命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2011年2月7日李长春就云南省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村民解除病痛的感人事迹指出: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以防止贫富两极分化的近代化方案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应诏统筹全局折》
C.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D.《中国土地法大纲》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2月8日天文教育专家赵之珩说,在我国农历辛卯兔年,全球将发生3次日食天象,我国可欣赏到其中的一次。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从中可以看出汉代儒家言灾异的思想实际起到的作用是

A.限制君权 B.警惧小人 C.神秘皇权 D.为皇帝推卸责任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

A.排满反清相结合 B.反帝反封相结合
C.民族民生革命一体 D.民族民主革命一体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1月19日一举解放大陈岛的外围据点一江山岛。当日,艾森 豪威尔总统提出由联合国斡旋,台湾海峡“停火”建议,他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称,“把福摩萨(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和‘红色中国’看做是分开来的独立国家,互相保证安全以解决台海危机的办法”,是“不断加以研究的若干可能性之一”。可见,这里的“停火”实际上是

A.调节国共矛盾,维护台海和平 B.分离台湾,制造“两个中国”
C.推行冷战政策,维护美国利益 D.压制台湾,缓解与新中国关系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有些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把2011年全国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定在武汉举行,也有许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简要说出理由。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三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3)导致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
(4)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 “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l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确和规蓖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图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图,出现了“礼蹦乐怀”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材料二 张岂之主蝙的《中国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年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年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体现的共同民主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来源:2014届河南省淇县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