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 B.英美苏 | C.中苏美 | D.美中苏 |
1955年后,许多亚非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归功于
A.“另起炉灶” | B.“一边倒” | C.日内瓦会议 | D.万隆会议 |
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该是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④①②③ | D.④①③②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下列成就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法建交;②中美建交;③参加日内瓦会议;④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①③④② | B.③①④② | C.④③①② | D.①④③② |
1952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度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我国建国之初的三大外交政策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战略,奠定了整个50年代外交政策的基础。三大外交政策总的倾向是
A.努力与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 B.否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 |
C.赢得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时间 | D.尽快融入日益全球化的国际体系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
“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 这首网络诗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 )
A.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C.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D.首次提出是为了解决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