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       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    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①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   
②伦理的德性即是中间性
③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           
④“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 B.人文精神 C.自由公正 D.人民主权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利 B.争取民族独立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

A.确立了两党制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
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时间
1931年11月
1935年11月
1936年6月
1937年1月
1947年春
1949年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对峙的历程 
B. 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的掠夺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两极格局的形成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A.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B.动荡局势的加剧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复杂格局 D.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布洛赫指出:“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当人们适时地向它提出问题时,它才会开口说话。”他在此强调历史研究应

A.带着问题去发掘资料的价值 B.搜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确证
C.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依据已有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汉书·武帝纪》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
材料二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
(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指出创设此官职的意图是什么?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来源:2015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