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从中可以看出

A.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新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得到恢复
C.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法关系影响很大
D.法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走在西方大国前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双方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该声明

A.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B.表明中美准备结盟反对苏联
C.反映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 D.宣示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的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D.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尼赫鲁说:“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对我们两国适用,而且对其他国家也适用,对其他国家来说,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榜样。”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关系的首创性 B.是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准则
C.是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见证 D.具有超越社会制度的包容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主要在于(   )

A.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它是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C.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
D.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世界和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时期,中国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外交政策,即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首先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以争取和平为目标,尽可能地联合一切希望保持和平的国家,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这一政策(     )

A.率先为印度和老挝所接受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C.打破了外交僵局 D.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时间
国家
时间
囚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1年
刚果(金)、老挝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62年
乌干达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非关系全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道:“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按照这一要求,新中国成立后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
C.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A.“一边例”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其中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中最能直接体现该思想主旨的是

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支持不结盟运动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