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

A.社会制度
B.意识形态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我国与缅甸平等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先后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边界问题的解决

A.体现我国不结盟外交的理念
B.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
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
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交奠定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实质上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阶段,对于“50年代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大国应有的影响力 B.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试图打破西方对中国外交封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今年是著名的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亚非各国领导人也将于4月24日在万隆重走60年前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纪念、继承与发展万隆精神。下列有关万隆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而且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亚非会议。
②在大会上,针对一些国家代表对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攻击,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万隆会议促进了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问题的和平解决
④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重点强调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是(   )

A.中国革命斗争经验总结的产物 B.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
C.在美苏冷战背景下的明智选择 D.有利于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朱德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陈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制度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