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东方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东方的国家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英国 | D.荷兰() |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获得全国最高权力机构确认是在
A.一届人大 |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 C.邓小平谈话 | D.中共十二大 |
2005年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接连访问大陆,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这表明( )
A.台湾当局已经同意了“九二共识” |
B.台湾和平统一就要实现 |
C.陈水扁改变了“台独”路线 |
D.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
1986年5月,香港《广角镜》杂志曾记载一位台湾老兵的一段话:“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凛于严厉的禁制,我们将人性中最大的需求,压在心灵深处,只在深夜梦回之时,放枕痛哭。多少人等不及见到家人,客死台湾,饮恨终身。”此呼声( )
A.有利于打破两岸交往的坚冰 |
B.表明台湾民众支持和平统一 |
C.说明了“一国两制”深入民心 |
D.直接促成两岸“三通”的实现 |
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 )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
A.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
C.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一国两制”方针 |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2007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保持了持续的繁荣和稳定。这主要是因为 ( )
A.香港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 B.“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结果 |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践 | D.中国和平外交战略实施的结果 |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A停止炮轰金门,实现两岸真正停火
B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三通
C台湾当局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D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该谈话( )
A.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
B.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
C.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
D.体现了回避历史但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推动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
B.表明中央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针 |
C.明确两岸“九二共识”立场 |
D.直接促使台湾当局允许老兵赴大陆探亲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