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②③④ | D.④②③① |
2015年12月25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首场政见发表会在台北登场,两岸议题是三位候选人争锋焦点之一。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谈及两岸关系时强调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发展两岸合作。“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 |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应该是( )
A.在维持两岸现状的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D.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合作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
D.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
20世纪80年代,以下“猜拳令”在台湾岛内各酒店逐步流行。它反映出海峡两岸( )
A.政治互信逐渐提升 | B.正常交流日益增多 |
C.直接“三通”实现 | D.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
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邓小平南方谈话 |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香港回归 | B.澳门回归 |
C.“九二共识”通过 |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2014年12月20日,澳门举行了庆祝回归祖国15周年的隆重庆典。港澳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关于“一国两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
B.回归后的港澳台保持原有社会制度 |
C.其核心是一个中国 |
D.回归后港澳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同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达成积极共识。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
A.“区域合作”的模式 | B.“一个中国”的共识 |
C.“一国两制”的构想 | D.“睦邻友好”的方针 |
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
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
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统一进程中的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③香港回归祖国怀抱④“九二共识”的达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③④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推动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
B.表明中央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针 |
C.明确两岸“九二共识”立场 |
D.直接促使台湾当局允许老兵赴大陆探亲 |
台湾问题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列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美国的霸权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
B.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两国论”在台湾仍有一定的市场 |
C.“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 |
D.台湾与大陆始终是远亲近邻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