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 B.社会制度不同 |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 D.各自的权限不同 |
原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在某一事件后写诗一首:“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中国禁烟运动 ②辛亥革命 ③签订《南京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渴望祖国统一 | B.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
C.反对外来势力 | D.赞扬一国两制 |
中西虽然治国理念不同,但在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方面却不谋而合,下列能够反映这种相同点的有( )
①行省制 ②联邦制 ③君主立宪制 ④一国两制 ⑤代议制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2012年1月24日马英九再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在此之前他就曾经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
C.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
D.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如果拍摄纪录片《记忆中国·1984年》,可以选择的事件有
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②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温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据此说明“一国两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祖国统一问题 | B.香港问题 |
C.国际争端问题 | D.台湾问题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其实质上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 |
B.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C.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
D.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 )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
B.台湾人民思念大陆的亲人 |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停止炮击金门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毛泽东与蒋介石对海峡两岸关系认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
A.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 B.都主张两岸和平相处 |
C.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 D.都主张两党共同执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