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战乱何时终?”这首诗最有可能出自( )
A.抗战老兵 | B.老知青 |
C.老红军 | D.台湾老兵 |
该图是南京下关的静海寺悬挂着一尊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澳门回归 |
B.甲午中日战争香港回归 |
C.鸦片战争香港回归 |
D.中法战争澳门回归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统一进程中的大事,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提出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③香港回归祖国怀抱④“九二共识”的达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③④ |
我国经济特区与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 B.经济政策不同 | C.外交方针不同 | D.社会制度不同 |
据台湾政府部门统计,2014年金门岛上每4户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 )
A.台湾当局放弃对两岸经济交流的限制 | B.海峡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加强 |
C.两岸同胞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 | D.台商投资促进厦门房地产繁荣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此时最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外部条件是( )
A.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
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
C.中美建交 |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阅读下表可知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
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
C.和平统一台湾 |
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
B.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
C.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
D.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
“就在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 B.香港回归 |
C.通过“九二共识” | D.澳门回归 |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
A.武力统一 | B.一国两制 |
C.一边一国 | D.一中一台 |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 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④③①②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②① | D.②③④① |
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 B.社会制度示范 |
C.文明交流枢纽 | D.经济发展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