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
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有可以看出察举制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    )

A.才德 B.军功 C.门第 D.成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设立十三个州部,其中十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州名。据此可以反映出
①中央集权趋于强化 ②儒学地位上升 ③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④秦代以来的监察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明代设内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