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材料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A.区域性长途贸易繁荣 B.工商业规模庞大
C.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D.是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对外贸易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

A.资本家 B.雇佣工人
C.奴隶 D.地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