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商史专家郭德利(M.Godtey)在研究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后指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下列材料能与一论断相印证的是(   )
①(张氏)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巾,备极精工。
②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③明嘉靖是张瀚(张氏后人)中进士,曾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此时张氏已成大官宦之家。
④(张氏从事纺织业) 每一下机,人争鬻之……。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加工,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称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
C.机户和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D.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C.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