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晋在其《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中说到乾隆十四年时江苏松江、太仓为中心的江南滨海地区“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花者则有十分之七八。因棉多稻少,每年口食全赖客商贩运,以致粮价常贵,无所底止。”这不能反映
A.清前期这一带棉花种植进一步发展 | B.清朝前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
C.清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 | D.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 B.注重买田置地 |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 D.注重多样化经营 |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
C.劳动力的商品化已经出现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普及 |
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②苏州机工罢工,要求加银③“苏城……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工场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 …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 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
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 | B.市民殷富 | C.商业繁荣 | D.雇佣关系出现 |
下列现象在17世纪的松江可能出现的是
A.大量精美丝织品由此运往各地 | B.官府鼓励发展手工业 |
C.使用雇工的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 D.市民大量购买洋纱洋布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