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按此方法,下图中的空缺处应填上

A.商品交易双方的平等性 B.生产以满足市场为目的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D.由市场进行资源的调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

A.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B.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C.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D.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
①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是(图例中农业税要加点区别(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税不断稳步增长
C.商品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高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
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租赁)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黄宗GDP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经到了极致辉煌时期。中国的GDP在晚清时期甚至达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解读,其中最准确的是

A.晚清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较大
B.晚清“劳动生产率”增长,但经济总量下降
C.晚清“劳动生产率”增长,且经济总量上升
D.晚清经济的增长是以传统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杭州东街(现建国北路)的丝行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开张,四月的小满一过,近到笕桥、乔司(方言“茧桥”“缫丝”的谐音),远到南浔、湖州,投售土丝的蚕农摩肩接踵……。东街的土丝收购价一高,德清、海宁的蚕农摇船赶来了……。从中可以得出:

A.杭城丝织业十分繁荣 B.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
C.杭城经济文化生活丰富 D.资本主义萌芽始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