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  )。

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
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
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

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 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挤压 D.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