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已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材 料 |
结 论 |
A |
《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
B |
《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
C |
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
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
D |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
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
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 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A.洋务企业 | B.民族资本企业 |
C.外国资本企业 | D.官僚资本企业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 |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
C.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
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
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 |
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
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在20 世纪20 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 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ˊ……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主要出现于沿海城市,极少出现于内地农村。即使是城市,也是变与不变并存,新与旧杂糅……如果只说“黄土地沉沦”,或者只说“蓝色文明”都有失偏颇。这一现象客观反映出( )
A.近代政治运动的发展 | B.民众社会生活的改善 |
C.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 D.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