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
①商朝 ②西周 ③春秋 ④战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行均田制的时期包括

A.东汉和西汉 B.东汉至唐朝 C.北魏至唐朝 D.宋朝和明朝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在

A.西周晚期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牛耕的推广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农桑辑要》 B.《氾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者,十室而九。”洋布战胜土布的根本武器是 ( )

A.洋布漂亮 B.洋布广告多 C.洋布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近代,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速度加快。这种“解体”是指                                                               ( )

A.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小农经济瓦解
C.自然经济被外国势力取代 D.多种经济出现,取代了小农经济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说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他们制造的枪炮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维护了中外友好局面
C.分洋商之利 D.使外资企业纷纷倒闭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继昌隆是我国首家华侨巢丝厂。如果你现在为游客介绍它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民族资本发展迎来春天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主要原因是(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挤压 D.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之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能在1912~1917年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共产党的建立
C.辛亥革命及一战的爆发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B.适应列强侵略
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卷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
──王符《潜夫论》卷1
材料四 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他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五 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形势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8分)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 ‘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 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4)班级要出一黑板报,介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史,请你给上面的材料起一个标题。

来源:2013-2014年河南确山县第二高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