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C.战后开放的商埠均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 |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下表反映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类别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②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③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并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A.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 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
C.官员的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 D.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
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材料反映了( )
①中国传统手工业产品仍驰名中外
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冲击不大
③机器工业优势地位尚未形成
④清政府的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该现象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崇拜洋货风气盛行 | B.织工、铁匠被迫改行经营农业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洋货盛行,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现代化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社会群体的角度 |
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从实质上反映了
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 |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
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加强 | B.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