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时,当地士绅提出在古城边树立烟囱“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从上述资料中可以提炼的信息有
①从厂名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爱国救亡的色彩
②反对荣氏兄弟办厂及其产品的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
③新生事物在传统社会中的成长非常艰难
④“当地士绅”和“拱北楼面馆”均立足经济角度抵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致使中国家庭棉纺织来的“纺”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织品 B.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C.大量洋布的输入取代了土布 D.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东南沿海地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采用洋纱织布。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传统手工业重新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工业革命开始起步 D.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较深
C.最早进行对外贸易往来
D.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期生活在上海的郑观应,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一口气列举了西国输入的食物、用物、玩物等57种,指出这些洋货“皆畅行各口,销入内地,人置家备,弃旧翻新。”这突出反映的社会生活现象是(  )
A奢侈享乐已日渐成风    B传统伦理道德已荡然无存
C洋货流行已日渐成风    D传统生活方式已荡然无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表分析中国丝茶出口的特点,你认为这特点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最大的是(   )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C.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丝、茶质量高
C.中国茶、丝生产发展迅速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自然经济起解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
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这说明外国商品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

A.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B.加速了自然经济发展
C.促进了自然经济解体 D.导致了洋务运动失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