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思想家们流传下了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原是火 |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人之初,性本善 |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不同之处。(高度概括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关于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4分)
(3)古希腊哲学家和古代中国人文主义者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分别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10分)
人类最闪耀于世的光辉不是经济,也不是政治,而是包含这些在内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泰戈拉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他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根据这种观点,对传统宗教神学提出了怀疑:“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戈拉《论神》
材料二 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他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整理自王守仁《传习录》等文章
材料三 路德认为“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概括材料一的命题(不得照抄原文)。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对儒学有何贡献?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普罗泰戈拉、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思想认识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儒家思想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智者学派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 伏尔泰对孔子推崇至极。他看到,儒学用自身道德伦理协调人间事物,不宣传神怪,这比欧洲由“上帝”支配要进步得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就是“博爱”的本义,这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2)据材料三,指出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儒家文明?
材料四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抨击孔子的原因。对比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孔子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内容,以“思想认识与历史发展”为题写一则小论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如微子、箕子之类。春秋初期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称“子”;到春秋中期以后,诸侯的卿就普遍称“子”;到春秋、战国之际,“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墨子之类。到战国时代,“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
——摘自杨宽《战国史》
(1)从春秋以前到战国,“子”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2)从“子”的含义变化中可透视出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时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三个核心。……“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3)在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和希腊的政治体现走向各呈现出什么特点?
(4)在这一时期,中国和希腊都出现思想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具体表现如何?各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5分)古今中外,爱情、婚姻、家庭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和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婚姻、家庭的观念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是高贵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大英雄,亦或是人间的凡人,面对爱情都会如飞蛾扑火般热烈追求,不惜改变形状,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可见古希腊人对爱情的崇尚,但同爱情相比婚姻则远没有那般崇高伟大,婚姻往往伴随着功利、嫉 妒、报复等不美好的东西。
——《从古希腊神话看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材料二 (在19世纪的西欧)没有生产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了父母的家,当有了一个在新地方安居的机会时尤其如此。……这种“空巢”家庭(指子女离家后父母独居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是近来家庭发展的一个特征,并且是与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
——迈克尔·米特罗尔、雷因哈德·西德尔《欧洲家庭史》
材料三 (中国)古时婚姻标准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婚姻“宜以爱情结合,而不容夹入他种之观念。”
——1905年《女子世界》第2期
材料四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 单位:%
项目 |
年代 |
|||
1949——1966 |
1967——1976 |
1977——1986 |
1987——1996 |
|
家庭出身 |
26.6 |
28.8 |
12.66 |
15.6 |
政治面貌 |
30.5 |
23.5 |
15.5 |
13.9 |
学历 |
10.6 |
11.7 |
12.6 |
25.3 |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爱情观、婚姻观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西欧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的发展特征,并简要说明其原因。(6分)
(3) 材料三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萌芽、复兴、成熟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该学派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四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他们的代表;我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智者学派名言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实质。
(3)列举材料三启蒙运动中法国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各自的主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时期希腊人的思想、创造、艺术都进入了一个高潮,……这种精神活动的领导及中心是雅典。因为30余年(公元前466年—公元前428年)中,雅典由一位朝气蓬勃思想自由的伯利克里统治着。他立志把被波斯人所蹂躏的城市在废墟中重建起来。雅典现存的名胜古迹中多数是这一次伟大重建的遗物。伯利克里不仅在物质上重建了雅典城,而且复兴了雅典的精神。他不仅召集建筑师和雕刻家,更与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好朋友。
——(美)H·G·威尔士《文明的溪流》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上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在教会的教父们的无数著作中有不少表面的矛盾甚至难解之处。我们崇拜他们的权威,不应使自己追求真理的努力停滞不前。……教父们会有错误是毫无疑问的。即使彼得,教徒中的名人,也曾隐入错误中;圣徒们永远不要人启发岂非错误;教父们自己并不相信他们或他们的同伙永远正确。……读所有这一类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后人用以讨论语法和叙述中难题的优秀的智慧就要被剥夺。
——引自人文主义者阿贝《是与否》绪论提要
材料四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引自人文主义者皮阿《论人的尊严》
材料五 阿尔帕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彼特拉克说:“真正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引自《世界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在“精神”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成因。
(2)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3)材料三、材料四和材料五,说明人文主义者极力反对的和提倡的内容。
(4)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五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六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例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材料五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5)据材料六,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
——摘编自《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之理论发展》
材料二 卢梭认为儿童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从儿童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自然人概念。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教育”就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摘编自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我国某时期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也不能没有艺术精神,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崇尚知识和理性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说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你的依据是什么?
(2)14-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样一步步推动着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
(3)在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请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必需有一个是中国史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个学说被人理解为指的是每个人都是万物的尺度,于是人们意见分歧是:就没有可以依据的客观真理可以说哪个对、哪个错。这个学说本质上是怀疑主义的。
——罗素《西方哲学史》
(1)材料一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勒纳《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核心和追求目标的角度来看,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哪些发展变化?(8分)
材料三: 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反魄还魂之宝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药投宝方而生乎?苟其欲之,则吾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
——-摘自邹容《革命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分析西方启蒙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要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古希腊某哲学家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雅典城市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材料三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中所涉及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3)材料二、三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